20040324b   

     

續「Draw me close」

Todd Bentley:
「我是個很極端的人,要不完全不做,
一旦決定做一件事,便會全人投入,定意達到最高領域。
信主後的頭兩個月,我對神的話是如此渴慕,
每天都會花四至五小時讀聖經...」

翻查屬靈偉人的傳記,我發現幾乎無一例外。
在他們重生直到被神大大使用以前,
都有一段撇下一切尋找神的時期;我稱之為閉關式的尋求神。

在我自己信仰歷程裡,也有類似的時段。
就是每隔一段時期,在我內心對屬靈的渴慕會累積到一個階段,
我真的只想要神,其他一切都不要。

而每當我拋開世務、完全沉浸在屬靈事物裡,
也確實為我的信仰信仰帶來特別的更新或經歷。

然而,這種閉關式靈修,很難長久維持。
明顯地,我們不是中古修士,
不可能長時間甚麼都不做,只是躲在房間裡禱告。

在這次研究屬靈偉人生平中,神提醒我最深刻的一點是:
我們可以用極端的方法,引發神特別探訪或呼召,
但我們無法用極端的方法,維持長久的信仰。


性格做法都很極端的Todd Bentley 和許多超一類屬靈偉人,
都讓我看見一個反面例子--
要不投入到甚麼事情都不顧;要不完全忽略(包括個人靈修)。
兩種都無法建立長久、穩固的信仰。

相對Todd Bentley的戲劇性崛起、戲劇性跌倒,
腓力.曼都法是個有趣的相對例子。

將他們二人放在一起,是因為他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。
兩人年齡相近,信主年份相近。
兩人信主前,都有過很黑暗的背景,
信主時,都有著很超自然的經歷。
兩人都很年輕進入婚姻,很年輕開始被神使用。

然而,時至今日,Todd Bentley 已經信仰燒毀,
對妻子不忠,離婚,再婚,退出事奉。
腓力卻仍然維持良好家庭見證,生命見證,
現今是印尼三萬人教會的牧師,並藉門徒訓練建立許多分會。

分別在那裡?

我相信,是有很多原因,但其中離不開的,
是他們選擇的生活習慣、生活模式

腓力,像麻麻牧師一樣,常有門徒在他身邊。
因此,他的生活習慣十分透明,門徒很清楚他平日習慣和時間表。

故此,他們可以見證,
腓力每天早上一定會抽時間禱告,彈吉他敬拜神,
一般一小時,有時甚至到三小時。

並且,腓力無論到哪裡、都會帶著聖經、隨時閱讀。
他曾和門徒打賭,若看見腓力離聖經十公尺遠,就給他錢。
這當然是開玩笑,但事實是,門徒也沒見過腓力不帶聖經。

腓力:「建立跟神親密的關係其實很簡單、不需要複雜的理論。
只要從一個渴望、想念和愛神的心開始!

許多人要講道時,才去改進他與神的關係。
但這關係其實是在和神獨處時才能被堅固。

失去神,所做的一切都沒意義!
我們可以盡力把家庭、事業、甚至服事改善,但耶穌才是生命的色彩。」

許多人在十幾歲被神呼召時,都曾撇下一切跟從神。
但區分這決定是十年夠期、曇花一現,還是持守到老,
並非某些特別經歷、要像某某偉人親眼見過耶穌,或做甚麼很高難度的事情;

而是年復年、日復日,
我們為信仰選擇和持守的生活習慣。


平實地,每天花一段有質素的時間,
研讀神的話、禱告,敬拜神。
非常簡單的事情,不是甚麼秘技,每個人都可以做到。

難度只在,堅持去做,持續地、忠心地,
無論生活如何忙碌,心情如何,有感覺沒感覺;
真心相信耶穌所說,不可少的只有一件。


可惜的是,人在信仰裡,
往往對簡單的事情嗤之以鼻。
他們希望聽到更高深、「一次見效」的秘技,
卻不願意接受聖經提供,最簡單的答案。

就如在跟進裡,我發現現今社會,
無論是學生或做工的,普遍都有時間分配的問題。

時間永遠不夠用。

作為跟進員,我會盡所能,給予小羊期待的「實際」意見。
但在心裡,我卻知道,不可少的、只有一件。

除非他們願意相信耶穌的話,
將給予神的時間放於首位,守衛它,保護它,
否則,時間永遠都是不夠。


我們也有聽過 Smith Wigglesworth的故事。
在「神的將領」中,能夠持守美好見證完結一生的例子並不多。
史密夫,這位終年八十九歲,
直到離世前一刻仍在事奉神的屬靈偉人,是其中一個。

終其一生,他都與神親密。人們如此形容他:
「史密夫每次禱告,不會超過十五分鐘,
但他也從來不會相隔三十分鐘不禱告。」

這些美好的見證,讓我更立志,做這簡單的 one thing,
持續地,忠心地,直到人生終結那一天。

有一件事,我曾求耶和華,我仍要尋求
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
瞻仰他的榮美,在他的殿裡求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赤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